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簡本公示

結合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在該報告書報送荊州市環保局審批前向公眾公示如下信息。

一、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1.規劃背景

湖北省環保廳于2010年9月對《荊州經濟開發區規劃環評》進行了批復,其批復的開發區范圍為:北至豉湖渠和荊岳鐵路規劃線,西南角至鍋底淵路,南至長江及江北農場,東至沙市區岑河鎮,西至豉湖路、三灣路,總面積約為55.07km2(不含發展備用地)。其中中心城區部分39km2,沙市農場集鎮部分11.97km2,聯合鄉部分4.1km2。開發區按照產業類型和功能劃分為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園、輕工家電工業園、生物醫藥工業園、老城區工業園。機械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紡織印染循環經濟工業園、化工建材工業園等。按照地理位置本次評價的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位于規劃中的輕工家電工業園和生物醫藥工業園。

《荊州經濟開發區規劃環評》批復后荊州經濟開發區在結合區域資源、環境稟賦的前提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隨著“產業轉移”、“轉腰工程”等規劃的相繼實施,荊州市城市空間拓展的規劃設想,“蒙華”鐵路的開工,華電湖北江陵發電廠的籌建,大型煤炭儲備基地、荊州港液態化工品碼頭的立項,沙公高速和江北高速公路的建設,荊州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黨的十九大后,為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共抓大保護、厚植大開放、構筑大交通、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荊州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推進“一城三區、一區多園”建設的實施意見》。荊州開發區內專項工業園構建定位為: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制造、裝備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軍民融合產業園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以及光通訊、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

為搶抓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主動適應形勢變化,需盡快完善規劃體系,為建設提供依據,促進產業園建設。荊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啟動了《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2017-2030)(以下簡稱本規劃或本規劃方案)。并在規劃編制期間由荊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分局委托我公司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以減小本輪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對環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2.規劃定位

(1)規劃時限:本規劃的期限為2017~2030年。

(2)規劃范圍:軍民融合產業園暨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位于岑河農場北部西側、南側為新能源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園,北側為機電裝備制造產業園,東側為上海大道。規劃范圍東起上海大道,西至深圳大道,北臨豉湖渠路,南抵億均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為282.14公頃。

(3)規劃功能定位:抓住國家級荊州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優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規劃對該片區的功能定位為:光通訊和表面處理產業園區。

(4)產業園規劃目標:依托該園區所處位置,有便利的交通條件,以《荊州市“一城三區”一區多園產業規劃布局》為依據,積極深化園區土地利用效益,提升土地價值,完善城鎮交通系統,加強設施配套,建設成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綠色、生態的工業園區。

(5)土地利用:本園區規劃城鎮建設用地282.14公頃。園區內工業用地為一類工業用地,用地面積167.32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59.30%。園區的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31.4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11.15%。園區內綠地主要為防護綠地,綠地面積為83.3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29.55%。

(6)規劃提出的環保目標:規劃區水、空氣、聲環境質量要求全面達到功能區劃標準。污水排放必須經過處理,達到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后才能進入城市污水管網排放,所有廢氣必須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到大氣中。要通過具體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建設工程,使園區環境要素達到相應的功能區要求,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廢物循環利用,保持生態平衡創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優良生態環境。

(7)規劃協調性:園區土地利用與《荊州開發區岑河農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調整完善》基本相符,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四湖總干渠水質達標規劃相符,與岑河農場總體規劃具備良好相符性。

(8)規劃限制因素:按照岑河農場場域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該區域土地利用在規劃實施近期不能承載產業園整體同步發展,需要結合土地利用指標實施逐年調整。同時園區工業用地全部為一類工業用地,而入駐的企業類型包含表面處理行業,按照環境影響類別應歸為“二類”,故產業園目前一類工業用地的布局不足以支撐擬入駐表面處理相關產業的進駐。目前規劃范圍內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供水、排水、道路、燃氣管網覆蓋面積有限,限制了工業企業入駐園區的進程,使得規劃方案中經濟目標的實現得不到保證。園區提出的環境保護目標和措施在深度和廣度上無法滿足入駐行業可能造成不利環境影響,如地下水、土壤、環境風險相關目標和措施缺失,雖然提出了園區發展要堅持綠色、生態主線,但缺乏對應指標支撐。

3.環境影響評價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屬于應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規劃。荊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分局委托湖北荊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我公司接受評價任務后,立即組成項目組,多次組織現場查勘,深入工業園進行調查。并進行了網站公示、公眾參與問卷發放、專家咨詢等,了解工業園內、外公眾對本規劃實施的意見和建議。

在環評工作期間,項目組成員對工業園建設規劃進行了詳細研究,對于規劃中需要調整或者與其他規劃不一致的部分,已反饋給開發區管委會和規劃編制單位。

4.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

4.1區域環境質量

從近三年的大氣環境質量來看,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或細顆粒物(PM2.5),出現超標的因子為PM10和PM2.5,雖然近三年來各項污染物的濃度和超標天數持續降低,但達標天數仍然不足70%。通過本次監測表明,園區的監測的特征因子環境質量較好,均可滿足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或前蘇聯居住區標準。

長江觀音寺斷面連續三年水質狀況均達到功能區劃要求,但豉湖渠何橋斷面和四湖總干渠新河村斷面水質狀況較差,均為劣五類。本次監測數據表面,長江水環境質量尚好,但產業園內及周邊水體水環境質量較差,亟待通過環境綜合整治予以改善。

通過本次網格監測數據表明,園區聲環境質量較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類標準限值的相關要求。通過對園區地下水進行系統監測,表明園區地下水評價級別中F=3,屬于良好級別。本次調查園區范圍周邊土壤中各項監測因子可以達到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三級標準。

4.2區域環境問題

根據區域水體監測結果,除長江觀音寺水質斷面達標外,其他園區內及周邊內河水體水環境質量較差,均不能滿足水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由于區域水體連通性較好,故水質差異性不大。水體水質超標原因為上游生活源、工業源和部分農業面源污染匯入所致,改善區域水體水質環境質量,應從流域的角度按照四湖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相關要求、結合河湖庫長制度落實相關綜合防治措施,園區也應按照規劃要求實施該區段水環境綜合整治措施。

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雖然逐年改善,但總體仍然不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要求,首要污染物為PM10和PM2.5,園區作為一個小環境,無法通過削減自身污染物改善園區及周邊大氣環境質量,只能嚴格按照湖北省(荊州市)大氣十條、年度污染物治理實施方案、大氣十三五規劃和達標方案等要求落實園區內的各項綜合防治措施。

同時,鑒于園區建成后也將排放一定的大氣污染物,可能造成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惡化,應針對污染物類型、排放方式實施更為嚴格的防控措施。

鑒于目前園區拆遷安置工作尚未完成,存在的現狀入駐企業的施工、運行對周邊居民造成不良環境影響的問題。

5規劃調整建議

5.1規劃目標及總體發展規模調整建議

(1)鑒于目前岑河農場土地利用指標有限,不能支撐產業園規劃帶來的土地利用性質調整,按照盡早開展針對土地利用年度指標的調整工作,結合目前擬入駐項目實際,保障園區基礎設施先行的原則,規劃近期土地利用性質調整量不低于186.96ha。

(2)盡早啟動實施園區內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給水、排水、供電、燃氣等,保障規劃近期入駐企業落地生產。

(3)鑒于規劃方案中對部分環境要素目標指標缺失,不利于園區打造綠色生態型工業園區,建議將萬元GDP能耗、園區用水總量、環境管理、風險管控機制(含與荊州開發區其他園區形成風險防范聯動機制)納入相應的環保規劃中,并及時予以實施。

(4)目前開發區在行政轄區構成上包括四個部分,即納入城市總規的區域、沙市農場、岑河農場、灘橋鎮。故開展荊州經濟開發區整體規劃環評無統一的上位規劃支撐,建議結合荊州市委市政府“一區多園”的戰略構想,對“兩場一鎮”( 沙市農場、岑河農場、灘橋鎮)總體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

5.2規劃布局調整建議

(1)對表面處理組團整體設置100米防護距離。

(2)針對危險廢物貯存庫設置800米衛生防護距離,并保障距離地表水體150米以上。

(3)擬入駐的燃氣鍋爐應距離居民區至少100m作為園區燃氣鍋爐安全防護距離。危化品的貯存區建議放在產業園區的西北部區域,盡量遠離現狀居民點。

(4)優化表面處理組團酸性氣體排氣筒的高度和位置,減緩對周邊大氣不利影響。

(5)落實園區綠地布局和建設,保障園區綠化面積總量不低于83.36公頃,規劃近期完成園區三級廊道(包括區域廊道、片區廊道和組團廊道)。

5.3規劃產業結構調整建議

(1)建議按照一區多園的形式,結合本產業園主導產業,對荊州經濟開發區其他組團、沙市經濟開發區、公安經濟開發區、江陵沿江產業園和煤電港化產業園內現有表面處理和光通訊企業實施區域性優化調控,向本產業園聚集。

(2)建議將表面處理組團所對應地塊由規劃的“一類工業用地”調整為“二類工業用地”,使之與入駐企業對環境的實際影響相符。

(3)建議在規劃近期完成園區現狀居民搬遷安置工作,避免在規劃實施近期入駐工業企業和居民混雜布局狀況下,入駐企業對居民可能造成的不利環境影響。

5.4規劃環境保護調整建議

(1)產業園內生態功能較為重要的區域主要是規劃的藍線和綠線區,即產業園區內的綠地和河渠所在區域,本次評價將上述區域作為產業園區內部生態重點保護區。嚴禁占用園區綠線、藍線工程和行為、嚴禁任意改變用途。

(2)水環境方面:建議包括對目前水質不達標水體進行綜合整治,對水質較好水體實施保護,提出了用水和排水的控制上限,廢水排放污染物濃度控制要求和污染物排飯總量控制上限,結合園區入駐產業類型提出了針對特征因子的推薦治理措施,以及在園區實施一段時間后實施生態監測(觀測)要求。

(3)大氣環境方面:基于園區目前所處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和入駐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提出集中供熱和使用清潔能源的要求,控制供熱能源消耗的指標,對目前大氣環境不能穩定達標的因子實施新增源2倍削減的要求,對于無組織源提出的相應防護距離的控制要求。

(4)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方面:鑒于入駐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提出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監測的要求,對實施一段時間后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提出了生態修復的要求,以保障土壤環境質量,結合當地土壤環境具體要求,提出了園區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具體削減比例。

(5)固體廢物方面:根據園區入駐企業固廢排放量和排放形式,提出了針對生活垃圾依托區域收運體系、一般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危險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的建議

(6)清潔生產方面:利用清潔生產對應指標作為園區入駐企業環保入駐的門檻,對重點企業提出強制性清潔生產和中、高費方案落實比例要求。

(7)風險防控方面:結合園區最大可信事故、按照不同情景,提出園區發生廢水事故排放時具體應對措施和廢水走向要求;對發生化學品泄漏和火災、爆炸事故提出安全距離措施,并要求入駐企業-產業園-荊州經濟開發區形成三級風險防控聯動機制。

6.總體評價結論

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園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交通便利,人力資源充足,區位優勢明顯,選址合理。規劃區域布局基本合理。建設規劃實施后,可以進一步完善供水、供電、供氣及排水設施,完善交通與綠化,以及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有利于城鎮結構和功能調整,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作用。規劃的實施也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如廢氣排放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有一定不利影響,污水排放加重周邊水體負荷,交通噪聲對道路沿線區域產生影響等。對規劃及布局進行適時調整,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并進行跟蹤評價和跟蹤監測,適時地采取改進措施,使規劃實施的不利環境影響一定程度上得到減輕或避免。

綜上所述,在切實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對本環評中的規劃布局以及產業規劃、規模進行調整后,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工業園在選定的地址上進行開發建設是可行的。

二、公眾咨詢途徑和期限

公眾可通過下述網址查閱本規劃環評公眾參與信息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或索取補充信息。

荊州環保網:http://hbj.jingzhou.gov.cn

期限:自公布之日起10天內。

三.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名稱及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荊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分局

聯 系 人:鄧偉

2.環評單位名稱及聯系方式

環評單位:湖北荊州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7164082227

電子郵件:240038226@qq.com

聯 系 人:黃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