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年生產1.2億米梭織漂染生產能力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簡本公示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3月18日開始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的要求,結合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年生產1.2億米梭織漂染生產能力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工作,該報告書向公眾公示如下信息。

1建設項目概況

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荊州市金緯紡織服飾有限公司,位于荊州市開發區紡織印染循環經濟產業園紡印四路6號,屬股份制民營企業,公司占地面積19844.2平米。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委托專業機構完成了《荊州市金緯紡織服飾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紡織品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于2009年3月獲得荊州市環境保護局《關于荊州市金緯紡織服飾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紡織品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在獲得批文后公司建設完成了3棟生產車間,1棟辦公樓及配套的供水,排水,供電,供汽等公用工程,由于市場和生產工況等客觀原因廠區內不能達到驗收要求,前期項目未進行環保驗收,2018年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擬投資2000萬元對廠區內生產線進行改建,拆除原有生產設備,對廠房進行改造,建設完成后可形成年生產1.2億米梭織漂染生產能力。

2環境質量現狀

2.1大氣環境

由各監測點位根據評價結果可知,評價區域SO2、NO2的1小時平均濃度和SO2、NO2、PM10的24小時平均濃度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NH3H2S一次值濃度滿足《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標準限值要求VOCs一次值濃度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18883-2002)中標準限值要求評價區域總體環境空氣質量較良好。

2.2地表水環境

由監測數據及評價結果可知,長江開發區排污管網排污口上下游監測項目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硫化物、總磷、石油類標準指數均≤1,說明各項評價因子的水質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類水域標準的要求

2.3聲環境

監測結果表明,項目擬建廠界噪聲可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5-2008)中3類區標準,項目擬建地及周邊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

2.4地下水環境

對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限值,本次調查范圍內的監測點位各監測因子均達到Ⅲ類標準限值。說明項目選址區域地下水水質基本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限值。

3主要環境影響

3.1大氣環境影響

通過對本項目主要廢氣污染物的預測分析可知,本項目有組織廢氣排放情況下主導風下風向最大落地濃度較小,預測值均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對于無組織排放廢氣,生產間設置環境防護距離為50m,在項目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沒有集中的居民聚居地等環境敏感點。企業通過采取相應措施和加強管理盡量減少廢氣無組織排放,同時應配合當地主管部門做好環境防護范圍內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相應的廢氣治理措施,項目排放的廢氣對周圍環境影響均較小。

3.2地表水環境影響

擴建項目產生的廢水主要分為煮漂廢水、染色廢水、漂洗廢水、后整理廢水、脫水廢水、印花廢水及生活污水。項目擬在現有廠區東南角空地上修建處理能力8000m3/d的廢水處理設施,其處理工藝為中和+絮凝沉淀。廢水處理達到GB 4287-2012《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中表2間接排放標準后,通過排水管進入荊州中環水業有限公司集中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根據《印染工業園八萬噸/日污水集中處理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水環境影響預測分析結論:“污水處理廠廢水正常排放時廢水污染物對長江(荊州段)的貢獻值很小,對長江(荊州段)的影響較小;在近期和遠期,在非正常排放時廢水污染物對長江(荊州段)的貢獻值略有升高,但對下游水質影響甚微。另外,本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距離下游最近的飲用水源相距超過5公里,對飲用水源不會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該項目新增的外排廢水不會對印染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造成大的沖擊,對項目納污水體環境影響較小。

3.3固體廢物影響

擴建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全部得到了妥善處置,分類收集存放,定期外運處理。由于公司現有倉庫需進行改造,擴建項目將在廠區東北角空地新建危廢暫存間,建筑面積為30m2,用于公司現有工程和擴建項目的危險廢物臨時儲存。按照GB18597-2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及其修改單的要求進行的修建,滿足公司現有工程和擴建項目產生的廢包裝物的臨時儲存,危險廢物的貯存、運輸和處理也均按照GBl8597-2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及其修改單的相關要求進行。

由上述分析可知,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全部得到了妥善處理。在建設單位認真落實評價建議,釆取相應的防滲措施,日常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固廢臨時暫存間管理的基礎上,固體廢物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影響。

3.4聲環境影響

通過預測結果可知,本項目為擴建項目,建成投產后廠界噪聲貢獻值與受到現有工程影響的邊界噪聲值疊加后的預測值在晝間為53.5~54.9dB(A)夜間為43.2~46.1dB(A),廠界噪聲預測值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的要求。

3.5地下水環境影響

預測結果表明:非正常狀況下,防滲系統受地質災害等因素的影響,池體型構筑物出現裂縫,廢水沿此裂縫下滲,要求雷迪森公司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少量污染物伴隨廢水下滲地下。此時廠區下伏含水層地下水污染物濃度激增,對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 類水體標準,CODMn在非正常狀況發生后造成地下水中CODMn接近標準值,其范圍雖然控制在滲漏點下游700m內,但要恢復至背景水平至少需1000d,因此應盡量避免非正常狀況發生。

3.6施工期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廢氣污染物會給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隨施工期完成后自動消失。施工噪聲超標排放,由于距離環境敏感點較遠,因而噪聲影響較小。廢水經過設立臨時沉淀池和格柵處理,消毒后排放,對環境影響較小。固廢通過當地環衛部門及時清運對環境不會造成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土地平整將會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應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大雨、暴雨期大填大挖的前提下,項目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響較小,在環境承受能力范圍內。該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影響較小,且隨施工完畢而消失。

4環境保護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況

4.1廢氣

有組織排放廢氣

有組織排放廢氣

(1)拉幅定型煙氣

擴建項目在拉幅定型工序中燃燒天然氣會產生的煙氣。擴建項目天然氣用量約為80萬m3/a,根據《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冊》(下冊2010),SO2產生系數4kg/萬Nm3(天然氣中平均含硫量以200mg/m3計),氮氧化物(以NO2計)產生系數12.81 kg/萬Nm3,根據《環境保護實用數據手冊》,煙塵產生系數2.4 kg/萬Nm3。擴建項目拉幅定型工序燃燒天然氣產生的煙氣產生量為840萬Nm3/a,其中SO2產生濃度38.1mg/m3、產生量0.320t/a;NOx產生濃度122.0mg/m3、產生量1.025t/a;煙塵產生濃度22.9mg/m3、產生量0.192t/a。煙氣經抽風系統收集后通過15m排氣筒排放,污染物排放濃度及排放速率均達到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排放標準的要求。

(2)拉幅定型廢氣

拉幅定型過程中還會產生高溫廢氣,溫度在120~130,經過高效熱交換器加熱新鮮空氣,減少定型機的熱負荷,預計可減少能耗約30%。熱定型工藝作為織物后整理中的最后工序,定型廢氣主要是油煙及少量的揮發性有機廢氣 VOCs,油煙成分為礦物油與織物纖維的混合物,主要來源于印染過程中所使用的形形色色的染料、助劑及整個流程中散逸的織物纖維。根據類比調查,油煙產生量約0.6t/a、VOCs產生量約為2.4t/a,每臺定型機基本上要配置一定風量的集風風機,風量以3000m3/h計,項目共設定型機4臺,油煙的排放濃度為6.94mg/m3,排放量為0.6t/a,VOCs排放量2.4t/a,排放濃度約為則VOCs的產生濃度為27.8mg/m3可滿足浙江省《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3/962-2015*)中排放限值要求(VOCs≤40 mg/m3油煙≤15 mg/m3)。

拉幅定型燃燒天然氣的煙氣和拉幅定型廢氣一并通過集風風機收集后,經車間 15m 高排氣筒高空排放。

(3)職工食堂廢氣

改擴建項目建成后,食堂就餐規模為70人,食用油用量平均按照0.03kg/人·天計,則日耗油量為2.1kg/d,年耗油量為0.63t/a。由類比調查,油的平均揮發量為總耗油量的2.83%,經估算,項目建成后油煙產生量為0.06kg/d(12kg/a)。基準灶頭數約4個,規模屬于中型食堂,每個灶頭排風量以1000m3/h計,年工作日300天,日工作時間約4h,則年油煙排放量為1200萬m3,油煙產生濃度為3.75mg/m3。項目安裝使用油煙去除率85%的油煙凈化器,經凈化后的食堂煙氣通過油煙管道排放,排放濃度0.563mg/m3。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中規定油煙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2.0mg/m3和凈化設施最低去除效率75%的要求。

無組織排放廢氣

擴建項目在烘干和印花過程中,織物上的染料、助劑等由于溫度升高而部分揮發產生少量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根據類比同類型企業和公司現有工程,揮發性有機物的無組織排放量約為1.3t/a。

4.2廢水

擴建項目產生的廢水主要分為煮漂廢水、染色廢水、漂洗廢水、后整理廢水、脫水廢水、印花廢水、車間地面沖洗廢水及生活污水。項目擬對現有工程的格柵+二級絮凝沉淀池的預處理系統進行拆除改造,修建處理能力8000m3/d的廢水處理設施,其處理工藝為中和+二級絮凝沉淀。

處理后全公司廢水排放量為1828695m3/a,各污染物排放濃度約為COD 480mg/L、BOD5 150mg/L、SS 90mg/L、NH3-N 15mg/L、色度65倍;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COD877.77t/a、BOD5 274.3t/a、SS 164.58t/a、NH3-N27.43t/a,單位產品排水量為108.85m3/t,排放濃度和單位產品排水量均滿足GB 4287-2012《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中表2間接排放標準要求。

4.3噪聲

本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有各類印染設備、風機等,設備聲源值在7090dB(A)之間,采取購置先進低噪聲生產設備、隔聲罩、減震、消聲器和廠房隔聲等措施控制噪聲,采取以上措施后,再經距離衰減,廠界噪聲貢獻值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要求。

4.4固廢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原料布檢驗過程中,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料布;在坯布拼件、縫頭過程中,產生的少量廢線頭;項目職工生活垃圾;原輔料使用后的廢包裝箱和包裝桶。

根據項目所生產固體廢物性質,邊角布料、廢線頭、廢棉絨產生量為15.6t/a,不合格產品產生量為120t/a,廢水處理污泥產生量為48t/a,淡堿回收過濾濾渣產生量為1.8t/a,均屬于一般工業固廢;染料的廢包裝物產生量為2.4t/a,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屬于名錄中HW49類的900-041-49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險廢物的廢棄包裝物、容器、清洗雜物;職工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5.0t/a,屬于生活垃圾。本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的公司處理,廢布料、廢線頭、不合格產品外售綜合利用,廢水處理污泥運至垃圾填埋場進行焚燒處理,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進行衛生填埋。經過以上方式進行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后,擴建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均不排放。

5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環保投資325萬元,占總投資的16.25%。項目建成后能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對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正效益,而項目的建設及運營期間導致的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通過采取一系列環保措施,使項目各類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符合環保的管理要求,從環保措施的經濟損益效果來看項目是可行的。

6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

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設計及組織施工及建成后的運營管理。環境管理工作具體包括:編制本項目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建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歸口管理和監管污水處理站的運行;同時負責向環保部門編報污染監測及環境指標考核報表,及時將環保部門和上級部門的要求下達至生產管理部門并監督執行。

經本項目工程分析特征和預測分析,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新增產能8000噸/年針織坯布印染生產線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為:COD 69.629t/a、NH3-N 5.868t/a、SO2 0.320t/a、NOx 1.025t/a、煙粉塵0.192t/a、VOCs 2.4t/a。上述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須根據《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及管理暫行辦法》(環保部環發〔2014〕149號,2014年12月),由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向荊州市環保局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申請調劑,并進行排污權交易

7環境影響結論

綜上所述,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年生產1.2億米梭織漂染生產能力項目的建設將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符合城鎮發展規劃,滿足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政策的要求。項目選址符合荊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符合荊州開發區總體規劃要求、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環境空氣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區劃、聲環境功能區劃以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要求。建設單位在認真落實本評價報告提出的各項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后,投產后正常運行時各種污染物均能滿足排放濃度和總量控制指標雙達標的要求,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在加強監控、建立風險防范措施,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的情況下,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從環保角度而言,項目在擬定地點按擬定規模建設,具有環境可行性。

8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荊州市金緯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荊州經濟開發區紡織印染工業園紡印四路6號

聯系人:沈玲

聯系電話:0716-8336205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湖北荊州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荊州市沙市區園林路29

聯系人:張丹

郵編:434000

電話:0716-4082210

郵箱:175459090@qq.com